在T/QGCML 2843-2023标准指导下,本研究探讨了食品中那非类物质的快速检测技术,重点介绍了原位质谱法的应用与发展,该方法结合了高效分离和快速检测的优势,为食品安全监控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凸显,食品中非法添加物质(以下简称“那非类物质”)的检测已成为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为了提升检测效率,我国颁布了T/QGCML 2843-2023标准,对食品中那非类物质的快速检测方法提出了更高标准,本文将着重介绍原位质谱法在食品中那非类物质快速检测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那非类物质概述
那非类物质,又称类物质,主要包括那可丁、那可明等,这类物质在食品工业中常被用作着色剂、防腐剂等,由于其潜在的毒性和致癌性,已被多个国家和地区禁止在食品中使用,尽管如此,由于监管不严,部分不法商家仍然将那非类物质添加到食品中,严重威胁消费者健康。
原位质谱法在食品中那非类物质检测中的应用
原位质谱法是一种高效、灵敏的检测技术,能在短时间内对食品中那非类物质进行快速检测,该方法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 高灵敏度:原位质谱法对那非类物质的检测限可达ng/g级别,满足T/QGCML 2843-2023标准的要求。
- 高选择性:通过选择合适的离子源和质谱条件,原位质谱法能有效抑制基质,提高检测的选择性。
- 快速检测:原位质谱法具备快速扫描能力,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样品检测,满足快速检测的需求。
- 高度自动化:原位质谱法可与自动化设备(如进样器、样品处理系统等)联用,实现检测过程的自动化。
原位质谱法在食品中那非类物质检测的应用步骤
- 样品前处理:将食品样品进行匀质化处理,采用合适的提取方法(如固相萃取、液-液萃取等)提取那非类物质。
- 样品导入:将提取后的样品导入原位质谱仪,通过离子源进行电离。
- 质谱分析:原位质谱仪对电离后的离子进行质谱分析,根据质谱图中的特征峰进行定性分析。
- 数据处理:对质谱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样品中那非类物质的质量浓度。
原位质谱法在食品中那非类物质检测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加强和检测技术的持续发展,原位质谱法在食品中那非类物质检测的应用将呈现以下趋势:
- 技术创新:原位质谱法将与色谱、光谱等检测技术相结合,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 标准化:进一步完善T/QGCML 2843-2023标准,提高检测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可靠性。
- 自动化:原位质谱法将与自动化设备联用,实现检测过程的自动化,提高检测效率。
- 应用拓展:原位质谱法将应用于更多食品样品中那非类物质的检测,如农产品、饮料、保健品等。
原位质谱法在食品中那非类物质检测的应用前景广阔,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标准化,原位质谱法将为我国食品安全提供有力支持,保障消费者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