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QGCML 2229-2023 水产品药物残留快速检测技术规范》旨在提升食品安全,推动水产品产业健康发展,该规范通过快速检测技术,确保水产品中药物残留量符合标准,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水产品。

随着我国水产品产业的迅猛发展,水产品消费需求持续攀升,在水产品生产环节,药物残留问题始终是消费者和相关部门关注的焦点,为确保食品安全,提升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的效率,我国于2023年正式发布了《水产品药物残留快速检测技术规范》(T/QGCML 2229-2023),本文将对该规范进行详细解读,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有益参考。

T/QGCML 2229-2023,水产品药物残留快速检测技术规范,筑牢食品安全防线,推动产业升级,T/QGCML 2229-2023,水产品药物残留快速检测技术规范,筑牢食品安全防线,推动产业升级,食品安全,技术规范,第1张

规范背景

近年来,我国水产品药物残留问题频发,不仅严重威胁消费者健康,也损害了产业的良好声誉,为强化水产品药物残留管理,我国相关部门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并持续优化检测技术,在此背景下,《水产品药物残留快速检测技术规范》的发布,旨在规范水产品药物残留快速检测技术,提高检测效率,确保食品安全。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水产品药物残留的快速检测,涵盖养殖、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

检测方法

本规范规定了以下快速检测方法:

  1. 免疫层析法:适用于常见水产品药物残留的快速检测。
  2.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适用于部分水产品药物残留的快速检测。
  3. 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于高灵敏度、高精度的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

检测指标

本规范规定了以下检测指标:

  1. 禁用药物:如氯霉素、氟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等。
  2. 限用药物:如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等。
  3. 药物残留:根据不同药物种类和检测方法,规定了相应的残留限量。

检测流程

本规范规定了以下检测流程:

  1. 样品采集:按照规范要求采集水产品样品。
  2. 样品处理:对采集的样品进行预处理,如提取、净化等。
  3. 检测:根据所选检测方法,对处理后的样品进行检测。
  4. 结果判定:根据检测结果和规范要求,对样品进行判定。

规范实施与措施

实施主体

本规范的实施主体包括水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企业和相关部门。

措施

  1. 加强检测技术培训: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检测技术培训,提高检测水平。
  2. 强化检测设备管理:确保检测设备符合规范要求,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3. 加大执法力度:对违反规范的行为进行查处,保障食品安全。

《水产品药物残留快速检测技术规范》的发布,为我国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提供了有力支持,规范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检测效率,保障食品安全,助力水产品产业健康发展,相关从业人员和部门应认真学习和贯彻本规范,共同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水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