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502-2021玉米草地贪夜蛾田间调查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为解读和应用玉米草地贪夜蛾田间调查规程,提供了一套科学、系统的调查方法,旨在提高监测效率和防治效果,保障玉米生产安全,规程详细阐述了调查对象、方法、时间及数据处理等关键环节,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日益复杂化,玉米草地贪夜蛾(Ostrinia nubilalis)这一严重威胁玉米及其他作物的害虫,其防治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为了更有效地指导田间调查和防治措施的实施,我国在2021年正式发布了《玉米草地贪夜蛾田间调查技术规程》(DB36/T 1502-2021),本文旨在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DB36/T 1502-2021玉米草地贪夜蛾调查规程解读及田间应用解析,DB36/T 1502-2021玉米草地贪夜蛾调查规程解读及田间应用解析,2021,技术规程,第1张

《玉米草地贪夜蛾田间调查技术规程》是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等多家科研单位共同起草,并由湖南省市场管理局批准发布的省级地方标准,该规程旨在规范玉米草地贪夜蛾的田间调查方法,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科学防治提供坚实依据。

规程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玉米草地贪夜蛾在玉米、高粱、小麦等作物上的发生区域,为各类作物提供统一的调查标准。

调查方法

(1)调查时间:依据草地贪夜蛾的发生规律,选择在幼虫盛发期进行重点调查。

(2)调查地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田块,包括发病田、未发病田以及邻近田块,以全面掌握害虫的分布情况。

(3)调查工具:采用目测法、网捕法、诱捕法等多种调查工具,确保调查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调查方法:

  • 目测法:观察玉米植株上幼虫、卵和蛹的数量,计算虫口密度。
  • 网捕法:使用网捕器在玉米植株上捕捉幼虫,计算虫口密度。
  • 诱捕法:设置黑光灯、性素诱捕器等诱捕装置,收集幼虫。

调查数据记录

调查人员需详细记录调查时间、地点、作物种类、品种、种植方式、虫口密度、防治措施等信息,为后续分析提供详实数据。

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草地贪夜蛾的发生趋势、分布规律和危害程度,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规程应用

提高防治效果

通过规范田间调查方法,提高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从而提高防治效果。

促进产业发展

草地贪夜蛾的防治工作对于保障我国玉米等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该规程的发布和应用,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保障粮食安全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草地贪夜蛾的防治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该规程的应用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确保国家粮食供应稳定。

《玉米草地贪夜蛾田间调查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玉米草地贪夜蛾的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实际应用中,各地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规范田间调查工作,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确保我国玉米等作物产量和品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