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164-2022 饲用小黑麦青贮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探讨》一文详细解读了最新饲用小黑麦青贮技术规程,分析了其关键要点和实施方法,并探讨了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旨在提高小黑麦青贮饲料的质量和利用率。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饲料资源的合理利用已成为满足动物营养需求、提升养殖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小黑麦作为一种营养价值高的饲料作物,其青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日益受到广泛关注,辽宁省畜牧兽医局发布的《饲用小黑麦青贮技术规程》(DB23/T 3164-2022)的问世,为我国小黑麦青贮技术的标准化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大意义。

饲用小黑麦青贮技术规程DB23/T 3164-2022解析与应用研究,饲用小黑麦青贮技术规程DB23/T 3164-2022解析与应用研究,2022,质量控制,技术规程,第1张

DB23/T 3164-2022《饲用小黑麦青贮技术规程》概述

《饲用小黑麦青贮技术规程》是一项行业标准,由辽宁省畜牧兽医局制定,旨在规范饲用小黑麦青贮的生产、加工、运输及储存流程,提升青贮饲料的质量与利用率,该规程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 适用范围:适用于饲用小黑麦青贮的整个生产链,包括生产、加工、运输和储存。
  2. 技术要求:详细规定了小黑麦青贮原料的选择、收割、切碎、装填、压实、封口、发酵和储存等环节的技术规范。
  3. 质量控制:明确了青贮饲料的质量指标,如水分、酸度、pH值、氨态氮和乳酸等。
  4. 运输与储存:规定了青贮饲料的运输和储存条件,以确保其品质。

规程解读

  1. 原料选择:应选择生长健康、无病虫害、水分适宜的小黑麦植株,原料水分含量以65%-75%为宜。
  2. 收割与切碎:收割时间宜在抽穗期至乳熟期,切碎长度控制在2-4厘米,以便于压实和发酵。
  3. 装填与压实:装填时,应逐层均匀铺放,压实密度应达到0.8-1.0吨/立方米,避免原料过度破碎。
  4. 封口与发酵:使用无毒、无味、耐腐蚀的塑料薄膜封口,确保密封性;发酵期间,保持青贮窖内温度在35-40℃,pH值在4.2-4.6。
  5. 质量控制:青贮饲料的水分含量应控制在65%-75%,酸度在4.2-4.6,pH值在4.2-4.6,氨态氮在10-20克/千克,乳酸在2-5克/千克。
  6. 运输与储存:运输过程中,避免光直射和雨水浸泡;储存时,选择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避免潮湿和高温。

规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1. 提高饲料利用率:规范化的小黑麦青贮技术有助于提升青贮饲料的品质,从而提高饲料利用率。
  2. 保障动物营养需求:小黑麦青贮饲料富含营养成分,能满足动物的生长发育需求。
  3. 降低养殖成本:青贮饲料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有利于降低养殖成本。
  4. 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规范化的小黑麦青贮技术有助于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饲用小黑麦青贮技术规程》的发布与实施,对我国小黑麦青贮技术的规范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养殖户和饲料生产企业应严格遵守规程要求,确保青贮饲料的品质,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