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181-2022 紫花苜蓿与羊草混播栽培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一文详细解读了紫花苜蓿与羊草混播的栽培技术规程,包括适宜品种选择、播种比例、管理措施等,旨在提高混播效果,促进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草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紫花苜蓿与羊草作为我国优质的牧草资源,不仅营养价值丰富,而且具有显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为了提升草地生产能力,确保草地的可持续利用,我国正式发布了DB23/T 3181-2022《紫花苜蓿和羊草混播栽培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作用。

紫花苜蓿与羊草混播栽培技术规程解析及实践应用,紫花苜蓿与羊草混播栽培技术规程解析及实践应用,2022,现代化,技术规程,第1张

DB23/T 3181-2022《紫花苜蓿和羊草混播栽培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紫花苜蓿与羊草混播栽培的技术规范,该规程详细规定了混播的播种时间、播种量、行距、株距、施肥量、灌溉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的技术指标,旨在全面提升草地生产力和草产品的品质。

规程要点解读

  1. 播种时间:紫花苜蓿与羊草混播的最佳播种期为春末夏初,即4月至6月,此时气温适中,土壤湿度适宜,有利于种子发芽和植株生长。

  2. 播种量:紫花苜蓿的播种量为每亩1.5-2.0公斤,羊草为每亩1.0-1.5公斤,混播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3. 行距与株距:紫花苜蓿与羊草的行距为30-40厘米,株距为20-25厘米,混播时,可适当调整行距与株距,以利于通风透光。

  4. 施肥量:施肥量应根据土壤肥力、质量和植物生长需求确定,一般每亩施用复合肥50-100公斤,磷肥30-50公斤。

  5. 灌溉:灌溉应根据土壤湿度、气候条件和植物生长需求进行,通常每隔10-15天灌溉一次,每次灌溉量为30-50毫米。

  6.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可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进行防治,并注意轮换用药,以降低农药残留。

规程应用的重要性

  1. 提升草地生产力:紫花苜蓿与羊草混播能够充分利用光、热、水、肥等资源,有效提高草地生产力,增加草产品的产量。

  2. 改善草地生态环境:混播可增加草地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改善草地生态环境。

  3. 增加经济效益:混播能够提升草产品的品质,满足市场需求,进而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4. 推动草业可持续发展:DB23/T 3181-2022《紫花苜蓿和羊草混播栽培技术规程》的推广应用,有助于推动我国草业的可持续发展。

DB23/T 3181-2022《紫花苜蓿和羊草混播栽培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我国草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操作,充分发挥混播技术的优势,为我国草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