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182-2022 饲用燕麦与紫花苜蓿间作技术规程》提出创新间作技术,旨在提高饲料作物产量与品质,该规程通过优化间作模式,促进植物共生,为饲料作物生产提供新思路。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饲料作物的种植面积持续扩大,饲用燕麦和紫花苜蓿作为优质的饲料作物,在畜牧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了提升饲料作物的产量与品质,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在2022年正式发布了《饲用燕麦与紫花苜蓿间作技术规程》(DB23/T 3182-2022),本文将围绕该规程的背景、核心内容以及实施意义进行深入探讨。

DB23/T 3182-2022 饲用燕麦与紫花苜蓿间作技术规程,创新实践推动饲料作物产量与品质提升,DB23/T 3182-2022 饲用燕麦与紫花苜蓿间作技术规程,创新实践推动饲料作物产量与品质提升,2022,现代化,技术规程,第1张

规程背景

提升饲料作物产量

我国饲料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单产水平相对较低,这限制了饲料供应的稳定性和质量,提高饲料作物产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优化作物结构

饲料作物品种单一,易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病虫害加重等问题,通过间作技术,可以优化作物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间作技术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间作模式

根据地形、土壤、气候等条件,选择适宜的间作模式,如燕麦-紫花苜蓿间作、小麦-燕麦-紫花苜蓿间作等。

间作比例

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种植习惯等因素,确定适宜的间作比例,一般建议燕麦与紫花苜蓿间作比例为1:1。

种植时间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安排燕麦和紫花苜蓿的种植时间,一般建议燕麦于春季播种,紫花苜蓿于秋季播种。

土壤管理

加强土壤管理,保持土壤肥力,在播种前进行深耕、施肥、旋耕等处理,确保土壤适宜作物生长。

水分管理

合理灌溉,保持土壤湿润,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适时灌溉。

病虫害防治

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治,降低损失,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收获与加工

根据市场需求和品质要求,适时收获,收获后进行加工,提高饲料利用率。

实施意义

提高饲料作物产量

通过间作技术,提高饲料作物的产量,满足畜牧业发展需求。

优化作物结构

优化作物结构,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提高土地利用率。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提升农民收入

提高饲料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饲用燕麦与紫花苜蓿间作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饲料作物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实施间作技术,提高饲料作物产量和品质,有利于推动我国畜牧业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生产中,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不断优化间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