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547-2021 赣中鲜食花生春季栽培技术规程详解与应用》详细介绍了赣中地区春季花生栽培的技术规程,包括品种选择、播种时间、播种量、田间管理等,旨在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飞速进步,花生作为关键的油料作物及优质蛋白质来源,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赣中地区,作为花生种植的核心区域,为了提升花生的产量与品质,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省里制定了《DB36/T 1547-2021 赣中鲜食花生春季栽培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程,并探讨其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赣中鲜食花生春季栽培技术规程DB36/T 1547-2021解读与应用,赣中鲜食花生春季栽培技术规程DB36/T 1547-2021解读与应用,2021,技术规程,第1张

《DB36/T 1547-2021 赣中鲜食花生春季栽培技术规程》是专门针对赣中地区春季花生种植的技术指导文件,其目的是通过规范花生栽培技术,提升花生产量和品质,推动赣中地区花生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规程主要内容

花生品种选择

根据规程,赣中地区春季花生栽培应优先选择适应性广、产量高、品质优良、抗逆性强的品种,在品种选择时,需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状况以及市场需求。

播种前的处理

规程明确指出,播种前必须进行精选、消毒和药剂拌种等处理,以确保种子质量,消毒处理可以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30分钟,药剂拌种则需将500倍液的多菌灵与种子拌匀。

土壤准备

花生种植地应选择排水性能良好、土层深厚、肥力较高的壤土或沙壤土,播种前需进行深翻、平整土地,并每亩施用有机肥2000-30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以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

播种时间与密度

规程建议,赣中地区春季花生播种时间应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播种密度需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来定,一般行距为40-50厘米,株距为20-25厘米,每亩播种量约为10-15公斤。

栽培管理

(1)田间管理:花生生长期间,需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促进根系发育,花期和结荚期要及时追施氮肥,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以促进花生植株生长和荚果发育。

(2)水分管理:花生喜湿润环境,但忌水涝,生长期间需保证土壤湿润,防止干旱,干旱天气要及时灌溉,雨季注意排水防涝。

(3)病虫害防治:花生常见病虫害包括花生叶斑病、花生病、花生白绢病等,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药剂防治等,药剂防治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

收获与贮藏

花生成熟时,地上部分开始枯萎,植株变黄,果壳变硬,此时即可收获,收获后,需将花生晒干、脱粒、精选,并进行贮藏,贮藏期间要注意防潮、防霉、防鼠害。

规程应用与推广

《DB36/T 1547-2021 赣中鲜食花生春季栽培技术规程》在实际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各级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规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加强技术培训,推广规程中的先进技术,推动赣中地区花生产业的持续发展。

《DB36/T 1547-2021 赣中鲜食花生春季栽培技术规程》为赣中地区花生种植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有助于提升花生产量和品质,推动花生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实际生产中,农民应认真学习并应用规程,为我国花生产业的繁荣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