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525-2021》规程解读了甘薯对主要食叶性害虫抗性鉴定的技术方法,旨在指导农业实践,通过科学鉴定技术评估甘薯品种的抗虫性,提高防治效果,保障甘薯产量和质量。
随着我国甘薯产业的蓬勃发展,甘薯病虫害问题日益凸显,其中以食叶性害虫对甘薯产量与品质的损害尤为严重,为了有效防治甘薯食叶性害虫,提升甘薯产量与品质,我国制定了《DB36/T 1525-2021 甘薯对主要食叶性害虫抗性鉴定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甘薯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DB36/T 1525-2021 甘薯对主要食叶性害虫抗性鉴定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针对甘薯抗性鉴定的行业标准,旨在规范甘薯对主要食叶性害虫抗性鉴定的技术要求,为甘薯抗性育种和病虫害防治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规程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甘薯对主要食叶性害虫(如甘薯夜蛾、甘薯叶蝉等)的抗性鉴定。
抗性鉴定方法
- 田间调查法:通过观察甘薯植株受害程度,评估其对食叶性害虫的抗性。
- 室内人工接种法:在人工气候箱内,将甘薯植株接种食叶性害虫,观察植株受害程度,评估抗性。
- 生物测定法:通过测定食叶性害虫在甘薯植株上的存活率、繁殖率等指标,评估甘薯对食叶性害虫的抗性。
抗性等级划分
根据甘薯植株受害程度和食叶性害虫的存活率、繁殖率等指标,将甘薯对食叶性害虫的抗性划分为高抗、中抗、低抗、感病五个等级。
抗性鉴定报告
抗性鉴定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 甘薯品种名称、来源、种植地点等;
- 抗性鉴定方法及结果;
- 抗性等级划分;
- 其他相关数据与结论。
规程应用
抗性育种
根据规程,育种单位可以筛选出对食叶性害虫具有高抗性的甘薯品种,为甘薯产业提供优质抗性资源。
病虫害防治
了解甘薯对食叶性害虫的抗性,有助于合理选择农药、优化防治策略,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
产业推广
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甘薯产业整体抗性水平,促进甘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DB36/T 1525-2021 甘薯对主要食叶性害虫抗性鉴定技术规程》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提高我国甘薯产业抗性水平、保障甘薯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应充分理解规程内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科学开展甘薯抗性鉴定工作,为我国甘薯产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