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解读了DB36/T 1128.8-2021,主要关注杀菌剂在山药炭疽病防治中的田间药效试验及其评价,通过分析杀菌剂的使用效果,为山药炭疽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山药产业的蓬勃发展,山药炭疽病作为一种普遍的病害,对山药的产量与品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有效遏制山药炭疽病的蔓延,提升山药的产量与品质,我国正式颁布了DB36/T 1128.8-2021《农药 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第 8 部分 杀菌剂防治山药炭疽病》标准,本文将深入解读该标准,探讨杀菌剂在山药炭疽病防治田间药效试验中的应用与评价。
DB36/T 1128.8-2021标准作为我国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规范杀菌剂防治山药炭疽病的田间药效试验流程,为农药产品的登记、评价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该标准详细规定了试验设计、试验方法、数据处理、结果评价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试验设计
- 试验地点:选择山药炭疽病发生频繁、具有代表性的田块进行试验。
- 试验材料: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杀菌剂产品,并准备对照药剂、空白对照等。
- 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每个重复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
- 试验时间:选择山药炭疽病发病高峰期进行试验。
试验方法
- 试验前调查:试验前对试验田块进行病害调查,记录山药炭疽病病情指数。
- 施药方法:按照杀菌剂产品推荐的使用浓度和方法进行施药,确保均匀喷施。
- 施药后调查:施药后7天、14天、21天分别进行病害调查,记录病情指数。
- 数据处理:采用DPS、SPSS等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评价
- 病情指数:根据调查结果计算病情指数,评估杀菌剂对山药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 防效评价:根据病情指数计算防治效果,评估杀菌剂在山药炭疽病防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 安全性评价:观察杀菌剂对山药植株生长、土壤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评估杀菌剂的安全性。
杀菌剂在山药炭疽病防治中的应用与评价
- 杀菌剂选择:根据DB36/T 1128.8-2021标准,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菌剂产品。
- 施药时期:在山药炭疽病发病初期开始施药,每隔7-10天施药1次,连续施药2-3次。
- 施药方法:采用喷雾法,均匀喷施于山药叶片和茎蔓,确保杀菌剂充分接触病害部位。
- 评价标准:根据试验结果,综合考虑杀菌剂的防治效果、安全性、经济性等因素,对杀菌剂进行评价。
DB36/T 1128.8-2021《农药 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第 8 部分 杀菌剂防治山药炭疽病》标准为杀菌剂在山药炭疽病防治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该标准选择合适的杀菌剂,制定合理的施药方案,以提高山药产量和品质,降低病害损失,还需关注杀菌剂的安全性和环境影响,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