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519-2021 岗梅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发布,旨在推动岗梅产业可持续发展,规范岗梅种植技术,保障产品质量,开启岗梅产业新篇章。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蒸蒸日上,岗梅作为一种蕴含丰富药用价值的植物,其市场需求逐年攀升,为了规范岗梅的生产,提升产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湖南省出台了DB36/T 1519-2021《岗梅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本文将从规程的制定背景、具体内容、实施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岗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规程背景
岗梅,又称杨梅、山梅等,隶属于蔷薇科梅属植物,岗梅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止泻止痢等药用功效,在临床治疗感冒、咽喉肿痛、腹泻等疾病中应用广泛,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重视,岗梅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由于岗梅生产过程中缺乏规范,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利益,为解决这一问题,湖南省制定了DB36/T 1519-2021《岗梅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
- 产地选择:规程要求岗梅种植地应选择海拔300-1000米,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以保障岗梅的品质。
- 品种选择:规程推荐种植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岗梅品种。
- 栽植技术:规程对岗梅的栽植时间、栽植密度、栽植方法等进行了详细规定,以确保植株生长良好。
- 肥水管理:规程要求根据岗梅的生长发育阶段,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保持土壤肥力,根据气候和土壤湿度,适时灌溉。
- 病虫害防治:规程对岗梅的病虫害防治提出了具体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以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 采收加工:规程对岗梅的采收时间和加工方法进行了规定,以确保药材的品质。
实施意义
- 提高产品质量:DB36/T 1519-2021《岗梅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岗梅产品的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 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规范化的生产技术有助于降低农药残留,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 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规程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岗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 推动乡村振兴:岗梅产业的发展将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助力乡村振兴。
规程详细解读
- 产地选择:根据规程,岗梅种植地应选择海拔300-1000米,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这样的地理环境有利于岗梅的生长,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药材的品质。
- 品种选择:规程推荐种植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岗梅品种,通过品种筛选,可以确保岗梅的药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 栽植技术:规程对岗梅的栽植时间、栽植密度、栽植方法等进行了详细规定,栽植时间一般在春季或秋季,栽植密度为每亩100-150株,栽植方法包括挖穴、施肥、栽植、覆土等步骤。
- 肥水管理:规程要求根据岗梅的生长发育阶段,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保持土壤肥力,根据气候和土壤湿度,适时灌溉。
- 病虫害防治:规程对岗梅的病虫害防治提出了具体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农业防治主要采用轮作、间作等措施;生物防治主要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化学防治则要严格按照国家农药使用标准,减少农药使用量。
- 采收加工:规程对岗梅的采收时间和加工方法进行了规定,采收时间一般在果实成熟期,加工方法包括晾晒、烘干等。
DB36/T 1519-2021《岗梅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对于规范岗梅生产、提高产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不断总结经验,完善规程,为岗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