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817-2022 水稻秸秆还田油菜生产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探讨,旨在通过规程解读,提升水稻秸秆还田在油菜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规程从技术层面规范了秸秆还田操作流程,提高土壤肥力和油菜产量,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业生产方式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秸秆还田与油菜种植作为两项绿色、高效的农业技术,对于提升土壤肥力、降低化肥依赖、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联合制定的《水稻秸秆还田油菜生产技术规程》(DB42/T 1817-2022)正式发布,为我国水稻秸秆还田油菜生产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操指导,本文将对此规程进行详细解读,并探讨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DB42/T 1817-2022 水稻秸秆还田油菜生产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研究,DB42/T 1817-2022 水稻秸秆还田油菜生产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研究,2022,现代化,技术规程,第1张

DB42/T 1817-2022 水稻秸秆还田油菜生产技术规程概述

《水稻秸秆还田油菜生产技术规程》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共同起草,并经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该规程旨在规范水稻秸秆还田油菜的生产技术,旨在提升油菜的产量与品质,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规程的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湖南省范围内水稻秸秆还田油菜的生产。

技术要求

  1. 品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优质油菜品种。
  2. 秸秆还田:水稻收割后,将秸秆粉碎并还田,保持秸秆长度在10-15厘米。
  3. 整地:收割水稻后,及时进行翻耕,耕深控制在20-25厘米,确保土壤的松软度。
  4. 播种:油菜播种时间宜在水稻收割后的20-30天内,播种量为每亩1.5-2.0公斤。
  5. 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肥合理搭配,基肥用量占总施肥量的60%。
  6. 田间管理:播种后,及时进行除草、施肥、灌溉等田间作业。
  7. 病虫害防治: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进行防治。

产量与品质

  1. 产量:采用水稻秸秆还田技术,油菜产量可比传统栽培方式提高10%以上。
  2. 品质:油菜籽的含油量提升,品质得到显著改善。

规程的应用探讨

提高土壤肥力

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优化土壤结构,从而提升土壤肥力,规程要求秸秆粉碎后还田,有利于土壤微生物分解,促进养分的释放。

减少化肥使用

秸秆还田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循环利用部分养分,从而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保护生态环境

秸秆还田有助于减少空气污染,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对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

提高油菜产量与品质

规程中提出的品种选择、播种、施肥等技术要求,有助于提升油菜的产量和品质。

《水稻秸秆还田油菜生产技术规程》为我国水稻秸秆还田油菜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规程中的技术要求,提升油菜的产量和品质,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规程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共同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