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837-2022》是湖北省制定的新标准,用于评价主栽食用菌菌种质量,该标准规范了菌种质量评价方法,旨在提升湖北省食用菌产业菌种质量,保障食品安全和产业发展。
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迅猛发展,菌种质量逐渐成为维系产业健康、稳定成长的核心要素,为了规范湖北省食用菌菌种的生产与管理,提升菌种品质,保障消费者权益,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发布了DB42/T 1837-2022《湖北省主栽食用菌菌种质量评价方法》这一地方标准,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详细解读,旨在为食用菌产业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标准背景
食用菌,作为我国传统农产品,以其丰富的营养、鲜美的口感和保健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湖北省食用菌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菌种质量良莠不齐,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相关专家,结合湖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实际,制定了DB42/T 1837-2022《湖北省主栽食用菌菌种质量评价方法》。
标准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湖北省主栽食用菌菌种质量评价的方法,适用于湖北省内生产、经营、使用的食用菌菌种。
菌种质量评价方法
- 菌种纯度评价
菌种纯度是评价菌种质量的关键指标,本标准采用显微镜观察、菌落形态鉴定、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方法对菌种纯度进行评价。
- 菌种活力评价
菌种活力是指菌种在一定条件下生长、繁殖的能力,本标准采用菌落生长速度、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密度、菌丝生长长度等指标对菌种活力进行评价。
- 菌种抗逆性评价
菌种抗逆性是指菌种在逆境条件下的生存能力,本标准采用温度、湿度、光照、盐度等逆境条件对菌种抗逆性进行评价。
- 菌种产量评价
菌种产量是指菌种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子实体数量,本标准采用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重量产量等指标对菌种产量进行评价。
菌种质量等级划分
根据菌种质量评价结果,将菌种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三个等级。
- 一级菌种: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菌种质量优良。
- 二级菌种:大部分指标达到国家标准,菌种质量较好。
- 三级菌种:部分指标达到国家标准,菌种质量一般。
标准实施与监督
- 菌种生产者
菌种生产者应按照本标准进行菌种质量评价,确保菌种质量符合要求。
- 菌种经营者
菌种经营者应严格审查菌种质量证明文件,确保销售菌种质量符合要求。
- 菌种使用者
菌种使用者应按照本标准对购买的菌种进行质量评价,确保菌种质量符合要求。
- 质量技术部门
各级质量技术部门应加强对菌种生产、经营、使用的监管。
- 查处
对不符合本标准的菌种,依法予以查处。
DB42/T 1837-2022《湖北省主栽食用菌菌种质量评价方法》的发布实施,将为湖北省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希望广大从业者认真学习、严格执行该标准,共同推动湖北省食用菌产业迈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