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113-2022 羊肚菌设施栽培技术规程》发布,旨在提升羊肚菌产业标准化水平,促进羊肚菌设施栽培的高质量发展,为羊肚菌产业提供新的技术指导。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设施农业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羊肚菌,这一珍贵的食用菌,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市场需求逐年攀升,为了规范羊肚菌的设施栽培技术,提升产量与品质,推动羊肚菌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我国于2022年正式发布了《羊肚菌设施栽培技术规程》(DB34/T 4113-2022),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一规程,旨在为羊肚菌的设施栽培提供科学指导。

羊肚菌设施栽培新标准DB34/T 4113-2022发布,助力产业升级,羊肚菌设施栽培新标准DB34/T 4113-2022发布,助力产业升级,2022,现代化,技术规程,第1张

《羊肚菌设施栽培技术规程》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负责编制,其目的在于规范羊肚菌设施栽培的全过程,提升羊肚菌的产量与品质,助力羊肚菌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该规程适用于我国羊肚菌设施栽培的实践操作,对于种植者、管理者及技术人员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设施栽培技术要点

栽培设施选择

羊肚菌设施栽培应选用适宜的设施,如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这些设施需具备良好的保温、保湿、通风和遮光性能,以确保羊肚菌生长环境的稳定性。

栽培基质准备

羊肚菌栽培基质宜选用腐殖质、木屑、稻壳等有机物质,并需经过充分的发酵和消毒处理,基质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以利于羊肚菌的生长。

菌种选择与处理

羊肚菌菌种应选用优质、健康的菌种,如纯菌种、混合菌种等,在使用前,应进行活化处理,以提高菌种的活力。

栽培环境调控

羊肚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0-20℃,相对湿度为60%-80%,在设施栽培过程中,需根据羊肚菌的生长需求,适时调整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

栽培管理

  1. 播种:将活化后的菌种均匀撒播于栽培基质上,覆土厚度控制在2-3厘米。
  2. 出菇管理:在羊肚菌出菇期间,保持设施内温度、湿度适宜,适时通风换气,预防病害的发生。
  3. 采收:羊肚菌成熟后,应及时采收,以免影响品质。

病虫害防治

在羊肚菌设施栽培过程中,应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规程实施与推广

《羊肚菌设施栽培技术规程》的实施与推广,有助于提升羊肚菌设施栽培的技术水平,推动羊肚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各级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种植者的培训,确保规程得到有效实施。

《羊肚菌设施栽培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羊肚菌设施栽培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遵循规程要求,加强栽培管理,有望显著提高羊肚菌的产量与品质,为我国羊肚菌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