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闽)1150-2024解读》发布,为排放单位提供提升碳计量能力的技术规范,开启碳计量技术新篇章。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碳排放的监测、统计和减排工作,为了提升排放单位的碳计量能力,确保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福建省质量技术局正式发布了《排放单位碳计量能力确认技术规范》(编号:JJF(闽)1150-2024),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范,旨在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有益的参考。

JJF(闽)1150-2024深度解读,引领排放单位碳计量能力新提升,JJF(闽)1150-2024深度解读,引领排放单位碳计量能力新提升,技术规范,第1张

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我国碳排放总量持续攀升,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要求排放单位加强碳计量能力建设,JJF(闽)1150-2024《排放单位碳计量能力确认技术规范》的发布,旨在规范排放单位碳计量能力确认工作,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为我国碳减排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排放单位,包括但不限于电力、钢铁、水泥、化工、建材、交通等行业,以及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相关机构。

确认程序

  1. 建立碳计量体系:排放单位应建立健全碳计量体系,涵盖计量设备、计量人员、计量方法、数据管理等。

  2. 自我评估:排放单位应按照本规范要求,对碳计量能力进行自我评估。

  3. 委托第三方机构:排放单位可委托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碳计量能力确认。

  4. 第三方机构评估:第三方机构应依据本规范要求,对排放单位碳计量能力进行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

  1. 计量设备:包括计量仪器的精度、量程、稳定性等。

  2. 计量人员:包括计量人员的资质、培训、考核等。

  3. 计量方法:包括计量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等。

  4. 数据管理: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审核等。

确认结果

  1. 结果等级:确认结果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

  2. 合格证明:排放单位碳计量能力确认合格后,可获得由第三方机构出具的能力确认证书。

实施与管理

实施要求

  1. 排放单位:排放单位应按照本规范要求,积极开展碳计量能力建设工作。

  2. 第三方机构:第三方机构应严格按照本规范要求,开展碳计量能力确认工作。

管理

  1. 质量技术部门:各级质量技术部门应加强对本规范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2. 违法查处:对违反本规范要求的排放单位,依法予以查处。

JJF(闽)1150-2024《排放单位碳计量能力确认技术规范》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碳排放管理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该规范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排放单位碳计量能力,确保碳排放数据质量,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持,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碳排放管理工作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