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闽)1146-2024 经皮黄疸仪校准规范解读与实施要点》旨在明确经皮黄疸仪校准的技术要求,本文详细解读了规范内容,包括校准方法、校准项目、校准仪器等,并提出了实施要点,以确保校准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随着新生儿黄疸筛查技术的广泛推广,经皮黄疸仪在临床应用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为了确保经皮黄疸仪测量的精确度和稳定性,我国出台了JJF(闽) 1146-2024《经皮黄疸仪校准规范》,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范,并探讨其实施过程中的关键要点。
JJF(闽) 1146-2024 规范解读
适用范围
本规范旨在指导经皮黄疸仪的校准工作,涵盖新生儿黄疸筛查、持续黄疸监测等多个领域。
校准方法
本规范详细规定了经皮黄疸仪的校准流程,具体步骤如下:
- 选用精度高、稳定性好的校准标准器;
- 对标准器进行精确标定,确保其符合国家计量标准;
- 将待校准的仪器与标准器进行比对,并记录相关数据;
- 根据比对结果,调整仪器参数,使其达到国家计量标准。
校准周期
根据本规范,经皮黄疸仪的校准周期为每年一次。
校准记录
校准过程中,需详细记录校准数据、结果和所用方法,以备后续查验。
实施要点
建立校准体系
医疗机构需建立完善的经皮黄疸仪校准体系,包括校准标准器、校准人员、校准流程等。
选择合适的校准标准器
校准标准器需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并符合国家计量标准,在选择时,需考虑测量范围、精度、重复性等因素。
培训校准人员
校准人员需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熟悉仪器的结构、原理和校准方法,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培训,提升校准人员的专业技能。
严格执行校准流程
校准过程中,需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操作,确保校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校准记录管理
校准记录应完整、准确、规范,便于查验,医疗机构需建立健全校准记录管理制度,确保记录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
定期校准标准器
为保障校准标准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需定期对其进行校准。
JJF(闽) 1146-2024《经皮黄疸仪校准规范》为经皮黄疸仪的校准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规范要求,建立完善的校准体系,提升经皮黄疸仪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