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2545-2022 冷凉地区大球盖菇栽培技术规程详解》为冷凉地区大球盖菇栽培提供了一套科学、规范的栽培技术流程,该规程详细介绍了选种、育种、场地选择、设施建设、播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提高大球盖菇的产量和品质,为我国冷凉地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大球盖菇,别称皱盖菇或蘑菇王,是一种营养价值丰富、口感细腻的食用菌,近年来,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迅猛发展,大球盖菇在冷凉地区的种植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规范这一地区的栽培技术,提升产量与品质,我国特制定了《DB15/T 2545-2022 冷凉地区大球盖菇栽培技术规程》,本文将对此规程进行深入解读。

2022版冷凉地区大球盖菇栽培技术规程深度解读,2022版冷凉地区大球盖菇栽培技术规程深度解读,2022,技术规程,第1张

栽培技术规程

选地与整地

  1. 选地标准:宜选择地势平坦、排水顺畅、土壤肥沃,且pH值在5.5至7.0之间的土地进行栽培。
  2. 整地要求:对土地进行深翻,确保土壤松软,以利于通气与排水。

培养基制作

  1. 原料选择:采用稻草、玉米芯、棉籽壳、麦麸等作为原料。
  2. 配比方案:稻草占50%,玉米芯占20%,棉籽壳占20%,麦麸占10%。
  3. 灭菌处理:将原料混合后,用1%的石灰水浸泡2小时,然后进行高温灭菌(121℃,30分钟)。

菌种制备

  1. 菌种来源:选用优质的大球盖菇菌种。
  2. 制备流程:将菌种接种于灭菌后的培养基上,培养7至10天,待菌丝生长旺盛后进行扩繁。

栽培模式

  1. 床栽方式:将菌袋或菌块摆放于栽培床上,保持适当的间距。
  2. 堆栽方式:将菌袋或菌块堆放于地面,控制适当的厚度。

栽培管理

  1. 温度控制:大球盖菇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0至25℃,最适宜温度为15至20℃。
  2. 湿度管理: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70%-80%,地面湿度在60%-70%。
  3. 通风管理:根据气温、湿度和菌丝生长状况,适时进行通风。
  4. 水分管理:根据土壤湿度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5. 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采收与加工

  1. 采收时机:当菇盖直径达到3至5厘米时即可采收。
  2. 加工处理:对采收的大球盖菇进行整理、清洗、晾晒、烘干等加工处理。

《DB15/T 2545-2022 冷凉地区大球盖菇栽培技术规程》为我国冷凉地区大球盖菇的栽培提供了科学指导,遵循该规程,能够有效提升大球盖菇的产量与品质,推动我国食用菌产业的持续发展,在实际栽培过程中,需结合当地气候、土壤等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规程中的技术要点,不断提升栽培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