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3573.1-2022 公共机构能耗定额第1部分:通则》为节能减排提供专业指导,详细阐述了公共机构能耗定额的标准与规范,旨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开启节能减排新篇章。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能源消耗量持续攀升,能源问题愈发凸显,为了积极响应节能减排号召,提升公共机构的能源使用效率,我国在2022年正式发布了《公共机构能耗定额 第1部分:通则》(DB21/T 3573.1-2022),本文将深入剖析该标准,旨在为我国公共机构的节能减排工作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标准背景及意义
DB21/T 3573.1-2022标准针对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定额进行规范,旨在引导公共机构合理使用能源,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为我国节能减排事业提供坚实保障,该标准的发布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 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成本,助力可持续发展。
- 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减排,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 规范公共机构能源消耗行为,提升公共机构能源管理水平。
DB21/T 3573.1-2022标准共分为三个部分,本文主要解读第1部分:通则,以下是标准的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公共机构,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等。
能耗定额
能耗定额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公共机构单位面积、单位建筑面积或单位产品所消耗的能源量,本标准规定了公共机构能耗定额的计算方法、分类和适用范围。
能耗计量与监测
公共机构应建立健全能耗计量与监测体系,确保能耗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能耗计量应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计量器具和方法,监测应采用自动化监测设备。
能耗管理
公共机构应建立健全能耗管理制度,明确能耗管理职责,加强能耗管理队伍建设,能耗管理应包括能耗统计、能耗分析与考核等方面。
节能措施
公共机构应采取以下节能措施:
- 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
- 加强能源设备保养,提高能源设备运行效率;
- 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加强能源管理培训,提高员工节能意识。
考核与奖惩
公共机构能耗考核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考核结果应与奖惩挂钩,激励公共机构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实施与推广
DB21/T 3573.1-2022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为推动标准实施与推广,应采取以下措施:
-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公共机构对标准重要性的认识;
- 制定实施细则,明确各级公共机构节能减排目标;
- 强化考核,确保标准有效实施;
- 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公共机构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DB21/T 3573.1-2022《公共机构能耗定额 第1部分:通则》的发布,为我国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各级公共机构应积极贯彻落实该标准,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