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晋)90-2024 冷链温度记录仪校准规范》解析了确保冷链食品安全的关键步骤,规范明确了校准要求,包括校准方法、设备、环境等,确保温度记录仪准确可靠,为食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随着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冷链温度记录仪在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保障冷链食品的安全,提升冷链物流的品质,我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JJF(晋)90-2024《冷链温度记录仪校准规范》,本文将深入剖析该规范的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掌握如何准确进行冷链温度记录仪的校准,从而确保冷链食品的安全。

冷链温度记录仪校准规范解析,JJF(晋)90-2024助力食品安全保障,冷链温度记录仪校准规范解析,JJF(晋)90-2024助力食品安全保障,校准规范,食品安全,2024,第1张

JJF(晋)90-2024 冷链温度记录仪校准规范概述

JJF(晋)90-2024《冷链温度记录仪校准规范》是我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主要目的是规范冷链温度记录仪的校准工作,提升冷链物流的精确度、可靠性和安全性,该规范适用于省境内所有使用的冷链温度记录仪。

冷链温度记录仪校准的目的

  1. 确保测量精度:保证冷链温度记录仪能够精确反映冷链环境中的温度变化。
  2. 验证稳定性:确保记录仪在长时间使用中保持良好的性能。
  3. 保障食品安全:防止因温度控制不当导致的食品安全事故。
  4. 提升管理水平:为相关企业和部门提供有力支持,提高冷链物流管理水平。

冷链温度记录仪校准的步骤

准备工作

  1. 检查仪器外观:确保冷链温度记录仪无损坏、变形等情况。
  2. 检查电池电量:确保电池电量充足。
  3. 准备标准温度计:其精度应高于被校准仪器的精度。

校准过程

  1. 放置仪器:将标准温度计和冷链温度记录仪放置在同一环境中,保持适中距离。
  2. 记录初始温度:开启冷链温度记录仪,记录初始温度。
  3. 调整温度计:调整标准温度计,使其显示的温度与冷链温度记录仪显示的温度一致。
  4. 记录调整后温度:记录调整后的温度,作为校准后的温度。
  5. 重复校准:重复步骤3和4,至少进行3次,以确保校准结果的准确性。
  6. 计算误差:计算校准误差,判断冷链温度记录仪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校准结果处理

  1. 合格判定:若校准误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则认为校准合格。
  2. 不合格处理:若校准误差超过规范允许范围,则需对冷链温度记录仪进行维修或更换。

校准周期与注意事项

  1. 校准周期:根据冷链温度记录仪的使用频率和情况,一般建议每年进行一次校准。
  2. 注意事项
    • 校准过程中,确保标准温度计和冷链温度记录仪处于同一环境中,避免因环境温度差异导致校准误差。
    • 校准时,注意观察冷链温度记录仪的显示,确保数据准确。
    • 校准完成后,妥善保管校准报告,以备查验。

JJF(晋)90-2024《冷链温度记录仪校准规范》为我国冷链物流行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正确进行校准,可以确保冷链温度记录仪的测量精度,提升冷链物流的质量,保障冷链食品的安全,各相关企业和部门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加强冷链温度记录仪的校准工作,为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