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T 2235-2021 刺梨果用栽培技术规程》发布,旨在推动刺梨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通过规范栽培技术,提升刺梨品质和产量,助力产业升级。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持续加快,特色农业产业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刺梨,因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硒等营养成分,以及显著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成为产业发展的新亮点,为了规范刺梨的栽培技术,提升刺梨的产量与品质,推动刺梨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正式颁布了《DB43/T 2235-2021 刺梨果用栽培技术规程》,本文将围绕这一规程,深入探讨刺梨果用栽培的关键技术要点。
刺梨果用栽培技术规程概述
《DB43/T 2235-2021 刺梨果用栽培技术规程》是我国刺梨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规范文件,旨在对刺梨果用栽培技术进行系统化、标准化管理,以提升刺梨产量与品质,推动产业的持续发展,该规程适用于我国刺梨主产区,涵盖了土壤选择、品种培育、栽植方法、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果实采收与加工等全过程。
刺梨果用栽培关键技术要点
土壤选择
刺梨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以pH值在5.5-6.5之间、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沙壤土或壤土为最适宜,在选地时,需选择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地块,以保证刺梨的正常生长。
品种选择
刺梨品种丰富多样,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特性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我国主栽的刺梨品种如“刺梨1号”、“刺梨2号”等,具有高产和优质的特点。
栽植技术
刺梨的栽植时间以春季为佳,栽植密度一般控制在每亩100-150株,栽植前,应对苗木进行修剪,剔除病弱枝、枯枝,保留健康枝条,栽植时,确保苗木根系完整,适当深栽,以提高成活率。
肥水管理
刺梨生长过程中,应适时施肥和浇水,春季萌芽前施用氮肥以促进萌芽,夏季果实生长期施用磷钾肥以提升果实品质,秋季落叶后施用有机肥以积累养分,浇水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保持土壤湿润。
病虫害防治
刺梨病虫害较多,常见的有蚜虫、红蜘蛛、炭疽病等,防治方法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可用黄板、银膜等;生物防治可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化学防治应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规定,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果实采收与加工
刺梨果实成熟期一般在8-10月,采收时应选择晴天,避免果实受损,采收后,刺梨可鲜食或加工,鲜食时,要确保果实新鲜、无病虫害;加工时,需按照相关工艺操作,确保产品质量。
《DB43/T 2235-2021 刺梨果用栽培技术规程》的制定,为我国刺梨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通过严格执行该规程,加强刺梨果用栽培技术管理,我们有信心大幅提升刺梨的产量与品质,助力刺梨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特色农业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