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1228-2010 沿淮麦茬籼稻旱旱管生产技术解析与应用》是一份关于沿淮地区麦茬籼稻旱旱管种植技术的标准文件,该文件详细解析了旱旱管种植技术的原理、操作步骤和应用效果,旨在提高麦茬籼稻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已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作为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区域,沿淮地区近年来在麦茬籼稻旱旱管生产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一技术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本文将基于DB34/T 1228-2010标准,对沿淮麦茬籼稻旱旱管生产技术进行深入解析,旨在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沿淮麦茬籼稻旱旱管生产技术解析与应用研究,沿淮麦茬籼稻旱旱管生产技术解析与应用研究,现代化,技术规程,第1张

DB34/T 1228-2010标准概述

DB34/T 1228-2010标准,即《沿淮麦茬籼稻旱旱管生产技术规程》,它详细规定了沿淮地区麦茬籼稻旱旱管生产的栽培技术、管理措施以及收获方法,该标准的制定旨在提升沿淮地区麦茬籼稻旱旱管生产的产量与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沿淮麦茬籼稻旱旱管生产技术解析

选种与播种

  1. 选种: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抗病、抗倒伏、适应性强的籼稻品种。
  2. 播种:通常在麦收后10-15天进行播种,播种量需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来定。

土壤处理

  1. 整地:通过深耕、旋耕等方法优化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
  2. 施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的氮、磷、钾肥,进一步增加土壤肥力。

播种与覆土

  1. 播种:采用条播或穴播方式,播种深度保持在1-2厘米。
  2. 覆土:播种后立即覆土,保持土壤湿度,以利发芽。

水分管理

  1. 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发芽。
  2. 出苗后:根据土壤湿度和气候条件适时灌溉,维持土壤湿润。

肥料管理

  1. 基肥:播种前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的氮、磷、钾肥。
  2. 追肥:在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分别追施氮肥,促进植株生长。

病虫害防治

  1. 农业防治:合理轮作、选择抗病品种、清除田间杂草等。
  2. 化学防治: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收获与贮藏

  1. 收获:稻谷成熟后,适时收获,防止落粒。
  2. 贮藏:收获后的稻谷需进行晾晒、脱粒、筛选等处理,以确保贮藏。

沿淮麦茬籼稻旱旱管生产技术应用

沿淮地区麦茬籼稻旱旱管生产技术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 提高产量:采用该技术,麦茬籼稻产量可提升10%-20%。
  • 降低成本:简化了传统水稻种植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
  • 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水资源消耗,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DB34/T 1228-2010标准为沿淮麦茬籼稻旱旱管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推广和应用这一技术,我们能够有效提升沿淮地区麦茬籼稻的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进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