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824-2022 蛋白桑草本化栽培技术规程》发布,旨在推动蛋白桑产业高质量发展,规范蛋白桑草本化栽培技术,提高蛋白桑产量和质量,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蛋白桑,作为我国独有的植物资源,不仅富含丰富的营养,更具备显著的药用价值,近年来,随着国民对健康饮食理念的日益重视,蛋白桑产业迎来了迅猛发展,为了规范蛋白桑的草本化栽培技术,提升其产量与品质,进而推动产业的优质高效发展,我国正式出台了《蛋白桑草本化栽培技术规程》(DB42/T 1824-2022),以下是对该规程的简要解读。

蛋白桑草本化栽培技术规程发布,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蛋白桑草本化栽培技术规程发布,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技术规程,高质量发展,第1张

DB42/T 1824-2022规程概述

《蛋白桑草本化栽培技术规程》(DB42/T 1824-2022)是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省级地方标准,该规程的核心目标是规范蛋白桑的草本化栽培技术,旨在通过科学管理,提高蛋白桑的产量和品质,从而促进蛋白桑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规程中详细规定了蛋白桑草本化栽培的基地选择、品种挑选、土地整备、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等关键环节的技术要求。

基地选择

蛋白桑草本化栽培的基地应具备充足的光照、良好的排水条件、肥沃的土壤以及无病虫害的生态环境,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海拔适中的区域,以便于通风透光和水分的合理保持。

品种选择

在选择蛋白桑草本化栽培的品种时,应充分考虑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优先选择那些既高产又优质,且具有较强抗病性和抗逆性的优良品种。

整地

在蛋白桑草本化栽培前,必须进行彻底的深翻和松土作业,清除杂草、石块等杂物,深翻深度应控制在20-30厘米,以促进土壤熟化。

播种

蛋白桑草本化栽培多采用播种繁殖,播种季节通常为春季,播种量需根据具体品种和土壤条件来确定,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提高发芽率。

田间管理

  • 施肥:依据土壤肥力情况,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遵循“薄肥勤施”的原则,防止土壤盐渍化。
  • 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在干旱季节根据土壤湿度适时灌溉。
  • 除草:遵循“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及时清除杂草,避免与蛋白桑竞争养分。

病虫害防治

在蛋白桑草本化栽培过程中,应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综合运用农业、生物和化学等多种防治手段。

采收

蛋白桑草本化栽培的采收通常在春季和秋季进行,采收时宜选择晴天,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进行。

《蛋白桑草本化栽培技术规程》的颁布,为我国蛋白桑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遵循该规程,将有助于显著提升蛋白桑的产量与品质,进一步推动蛋白桑产业的升级与壮大,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的蛋白桑产品。